您好,欢迎来到北京钟山紫晶国际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西安非遗“年轻态”让魅力更淳厚

  不断前行一曲鼓音传千年,今朝笙箫再和鸣……登上位于西安大唐芙蓉园景区的紫云楼,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的创新演绎《鼓声不能听》吸引众多游客观看。作为西安鼓乐五大乐社之一的东仓鼓乐社,以“守正创新”开启非遗传承新历程,用新时代的创新表达激发唐代宫廷宴乐的迷人魅力,让古老音乐在多元乐器与柔美舞姿加持下焕发新的生机。

   近日,由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品中国非遗 游古都西安——2025西安文旅媒体行”成功举办。西安鼓乐的沉浸式演艺,恰是此次活动的一个缩影,生动折射出了西安诸多非遗项目的“年轻态”。

抟面化真,创新时代表达

   “我的面塑作品接地气又不失潮流,有头戴陕北羊肚帽,身穿关中大袄裤,脚蹬陕南千层板鞋的陕西汉子,也有霹雳舞的动漫人物,我深知守得住传统,也得不断创新前行。”在非遗演出《无界·长安》中参演《面》一篇章的面塑传承人张培源深感自豪。这些年他多次登上央视舞台,连同他富有创作力的作品一起,在《开门大吉》《非遗里的中国》等节目上,精彩展现西安面塑文化。

    作为北方民间艺术的重要门类,面塑又称面花、礼馍等,在传统的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馈赠亲友、祭祀祖先、表达祝福吉祥的重要礼物。而今,面塑在不断融入现代生活中,呈现多元生动的面貌。

    “80”后面塑传承人张倍源以细致入微的表现和精巧绝伦的技艺,将面塑形象加以细致刻画,结合地域文化特征,展现北方如打腰鼓、吹唢呐、扭秧歌等民俗文化,深受人们喜爱。他还与西方写实艺术相结合,将人物塑造得富有肌肉美感,加之现代科技的融入,现代感十足。“我给陕西省非遗体验中心制作的创新泥塑孔雀,不仅形象逼真,还能发出叫声,如真孔雀一般,甚至还能和游客对话互动。”张倍源表示,吸收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面团才能更具魅力。

陕味今昔,续写美味传奇

   “钢圈虎背菊花心”的西安肉夹馍称得上是陕味的一绝。清晨的北大街,袁记肉夹馍门店飘着面香与肉香,开放式明厨中,师傅们摔面、擀皮的动作行云流水。“三揉三醒”“文武火控”的制馍哲学让肉夹馍的工艺密码传承不息。

   “肉夹馍尽管在西安已是人尽皆知的美食,根深蒂固的认识却并不能限制肉夹馍多元口感的追求,做出自己的特点,让口味既熟悉又陌生才能捕获更多食客的心。”袁记肉夹馍负责人陶海翔说。当面团在案板上翻滚,当腊汁肉香弥漫空间,这道扎根西安的美食,为古都文旅融合注入鲜活的烟火力量。

    “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湾,八字大张口……”一段歌谣,道出地道陕西味的名字精髓。作为拥有碳水之都美誉的西安,biangbiang面必然不能被忽视,走进尚寨嫽扎咧面馆,关中民居的青砖灰瓦扑面而来,陈炉镇大老碗泛着哑光。半开放厨房内,师傅们揉面的力道震出声响,当菜籽油泼向秦椒面的瞬间,爆响声裹着香气弥漫而来。捧起老碗,面条筋韧挂着红油,辣香里藏着关中平原的阳光味,这口热乎劲儿,是舌尖能触到的民间烟火。

    玉米面制作的“水围城”同样承载着百年匠心的西安味道。李记搅团作为西安市级非遗项目,其制作技艺源远流长,每一口都饱含岁月的醇香和家乡的滋味。如今的搅团已变换出多种口味,浆水的、干拌的、臊子的、红油的,玉米的甜香软糯,伴着作料的鲜香爽辣,滋味不同、感受各异。老西安的特色小吃,创新是不断的传承。

    “传统小吃众多的西安,作为非遗项目的美食,都在不断开拓创新,在统一风味中力求作出个性的阐释,这也是人们在渴求新奇口感又不忘初始味道的追求所致。”陕菜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大秦艺韵,彰显大国文化

    在古色古香的易俗社文化街区中,媒体团探访了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与易俗社百年博物馆。前者33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里,系统展现秦腔从民间小调发展为成熟剧种的历程。让大家深切体会到“一声秦腔吼,八百里秦川都在抖”的张力。秦腔作为流传于中国西北五省区的地方戏曲艺术,历史悠久,声韵独特,因最早使用梆子进行伴奏,也称梆子腔。发展至今,秦腔也在时代浪潮中不断书写年轻化的现代表达,《红河谷》《无字碑》《郝家桥》等一批创新题材内容的现代秦腔剧深受观众喜爱,古典秦腔的教化内容在此时被弱化,更多是艺术美感和积极内容的呈现,引领地域戏曲艺术不断推陈出新。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来到皮影展区,陕西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汪海燕为媒体细细讲解着皮影的“推皮走刀”技法,24道工序成就“雕镂缜密、敷色明快”的作品。作为中国电影艺术鼻祖的皮影戏,在陕西尤为出名,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以皮影戏为媒介的新式舞台艺术诞生,而传统中国皮影戏在开启中国动画风新纪元的道路上,成绩显著。皮影戏《惩恶扬善小哪吒》以皮影配合现代音乐演绎中国神话传说,哪吒的俏皮灵动惹人怜爱,龙王护子的善恶不分让人气愤。在寓教于乐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汪海燕表示:“我们与很多国际潮流品牌合作,如与爱马仕的联名设计,将中国皮影雕刻艺术嵌入现代时尚品;与热门游戏《王者荣耀》跨界合作,让中国风的艺术品化身游戏皮肤,都在将中国传统文化以创新的方式嵌入新时代的历史发展中,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非遗传承人的使命。”

    可以看到,面塑、皮影戏一级传统美食制作等古老技艺,都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融入现代生活,绽放出新的活力,不断续写着“守正创新”的历史担当。西安非遗的创新和传承,续写着新时代的新作为,在与时俱进的创新表达中不断前行。
北京钟山紫晶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00231号-1
电话:010-84532360 邮编:100193 传真:010-84532360 E-mail:1667757470@qq.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农大南路33号中电华软大厦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