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辽宁:非遗“潮品”为老街注入新活力 |
8月12日至13日,“非遗好物 国潮焕新”2025辽宁省非遗消夏购物月启动仪式暨营口市“非遗万象 潮玩市集”群众文化活动在辽河老街举行。该活动由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营口市委宣传部、营口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营口新闻传媒中心承办,旨在挖掘非遗与旅游融合新路径,提升非遗吸引力和影响力,推动辽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活动现场,营口国有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获颁“营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牌匾,同时发布了辽宁省消夏非遗旅游商品,集中展示全省14市各具特色的非遗旅游产品。
在“舌尖上的传承”非遗美食展区,朝鲜族酱汁摊位,阿姨们将辣酱均匀铺满白菜,一棵棵鲜香的辣白菜诞生了。浓郁的酱香引得游客频频驻足,不少年轻人边品尝边掏出手机扫码下单。 “非遗项目在此间,营口老街走一番。东北大鼓来助兴,亲朋老少笑开颜。”王艳娟敲着独具营口文化特色的东北大鼓,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这天傍晚,辽河老街散发着浓厚的烟火气,大大小小的非遗展示摊位分布其间,街道上热闹非凡。 不远处鱼岛码头大骨汤包新鲜出炉一屉又一屉,蒸汽氤氲,小小的摊位前围满了前来试吃的游客。第三代传承人史会珍热情地向游客们分发她的包子:“别着急,大家都有份,在这儿吃好了,改明儿个去我们店里吃!” 营茶店门前客人络绎不绝,茶艺师娴熟地冲泡着传承百年的茉莉花茶,氤氲的茶香中仿佛能看见当年营口开埠时的繁华盛景。“这次非遗消夏购物月活动,真的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以前我们的茉莉花茶生意主要靠本地老顾客支持,这次活动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很多人专门来品尝、购买。感谢省里搭建这样的平台,让‘营茶’带着东北特色茶文化走向全国!”营茶非遗传承人李成说。 顺着辽河大街往里走,文创市集人头攒动。盖州皮影戏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将皮影手工艺融入日常饰品中,款式精巧广受喜爱。旁边色香味美的王氏花饽饽款式可爱造型独特,则吸引了不少小孩子的目光。 非遗技艺体验区,老世兴银楼的银器制作台前围满了好奇的游客,非遗传承人手持錾子,在银片上敲打出细腻的花纹,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仿佛是在用韵律讲述着文化传承的故事。街对面,郑友和酱园对游客展示了发酵缸里的“秘密”,酱香弥漫在整个老街。一位来自沈阳的游客感慨:“原来我们每天吃的酱油,背后藏着这么深厚的技艺!” 非遗与时尚消费的“双向奔赴”成为这场文化盛宴的最大亮点。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项目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实现“小摊位”撬动“大产业”,带动关联消费持续增长。 文艺演出环节凸显传统与潮流的交融。评书《丝绸之路》妙语连珠,京剧《红娘》《桃花村》选段韵味悠长,北派双彩堂郝氏戏法《罗圈献彩》手法玄妙,配合武术、相声、歌舞等节目,为夏夜注入文化活力。活动还推出“仲夏非遗嘉年华”文创市集、小小工匠非遗研学游、非遗传习小舞台及辽河百工坊等六大板块,将非遗传承场景延伸至百年商埠的街巷之中。 营口市相关负责人在启幕仪式上表示:“在这里,我们搭建起非遗传承人与市民群众互动交流的平台,将非遗与夏日消费、国潮风尚紧密结合,将非遗从传统展台带入大众生活,让市民朋友们在购物、游玩的过程中亲身感受非遗魅力,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我们将以本次活动为新起点,锚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航向,在‘非遗+’多元赛道上持续发力。让更多青少年在‘行走的课堂’里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说,未来辽宁省还将创新“非遗+”多元场景,打造更多可观、可感、可体验的沉浸式消费新业态,让非遗潮起来、火起来、传下去。 |
| 北京钟山紫晶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00231号-1 电话:010-84532360 邮编:100193 传真:010-84532360 E-mail:1667757470@qq.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农大南路33号中电华软大厦六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