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北京钟山紫晶国际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山东邹平:吕剧传承关注“新生代受众”

    近年来,山东省邹平市将戏曲艺术引入校园,在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教育融合的道路上踏出坚实有力的步伐,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邹平市推动戏曲进校园,首先在顶层设计上发力,构建起全方位的协同推进机制。当地宣传部门牵头,联合教育、财政、文旅等多部门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各部门依据职责分工,紧密配合。文旅部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邹平市吕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勇挑重担,负责戏曲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师资选派;教育部门则将戏曲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规划,协调各中小学提供教学场地与时间保障;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为戏曲进校园活动提供坚实的经费支撑。这种多方联动、各司其职的工作模式,为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常态化开展筑牢了根基。

   在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创新上,邹平市也进行了积极探索。自2023年起,邹平市吕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在全市十几所中小学推行吕剧常态化教学。每周四下午,固定的戏曲课堂时间雷打不动。教学内容涵盖吕剧表演课、吕剧演奏乐器课、吕剧唱腔课等多个方面,从一招一式的表演技巧,到一板一眼的唱腔韵味,再到各种乐器的演奏技法,为学生们呈现出吕剧艺术的完整风貌。授课教师均为传承保护中心的骨干演员和演奏员,他们丰富的舞台经验与精湛的专业技艺,让课堂充满活力。学生们在课堂上,不仅学习唱腔,还会亲手尝试化装,体验戏曲角色的塑造过程,真正实现“沉浸式”学习。

   为激发学生兴趣,邹平市还组织形式多样的戏曲教育活动。戏曲名家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分享艺术生涯中的点滴故事,近距离展示戏曲表演的魅力,让学生们对戏曲艺术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戏曲展演展示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邹平市2025年戏曲进校园常态化教学成果展示演出中,孩子们在舞台上的精彩表现赢得了台下近万名观众的热烈掌声。许多家长在观看演出后惊叹:“以前只是听孩子说在学校上吕剧课,没想到进步这么大。”此外,戏曲赏析(讲座)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深入解读戏曲文化的内涵、历史演变以及艺术特色,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经过多年努力,邹平市戏曲进校园工作成果斐然。3年里,邹平市吕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累计完成超过800课时的吕剧常态化教学任务,每年平均有1000多位学生投身于吕剧学习之中。在专业的教学与丰富的活动滋养下,学生们对戏曲艺术从陌生到熟悉,从好奇到热爱。他们不仅掌握了一定的戏曲表演技能,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审美观念得到提升,民族情感愈发深厚。

   邹平市各中小学也在戏曲进校园活动中逐渐形成自身特色。一些学校将戏曲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戏曲主题的文化长廊、宣传栏,营造浓厚的戏曲文化氛围;有的学校将戏曲与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编写具有本校特色的戏曲教材,让戏曲教育更贴合学生实际。

   从社会反响来看,邹平市戏曲进校园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支持。学校周边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戏曲活动,与学生共同感受戏曲魅力,形成了良好的社区文化互动。企业也纷纷伸出援手,通过赞助演出、提供设备等方式助力戏曲进校园活动。在邹平,戏曲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小众艺术,而是成为连接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文化纽带,为城市文化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吕剧表演艺术家董家岭告诉记者,邹平市戏曲进校园,是传统戏曲在当代实现活态传承的生动实践,其深层价值远超艺术普及本身。从戏曲传承的本质规律看,此举精准抓住了“人”这一核心载体——将吕剧的唱腔韵律、故事伦理、文化精神植入青少年认知体系,实则是为传统艺术培育“新生代受众”与“潜在传承者”,破解了戏曲传承中“代际断层”的核心难题。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山东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吕淑娥认为,从艺术传播理论而言,邹平市的校园场景为吕剧搭建了“沉浸式体验”的最佳场域。通过课堂教学、角色扮演、剧目排演等形式,让青少年从“被动欣赏”转为“主动参与”,实现了戏曲文化从“知识传递”到“情感认同”的深度转化。这种做法不仅守住了吕剧的“根”与“魂”,更让传统戏曲在与青春语境的碰撞中焕发新活力,为地方戏曲传承提供了可复制的“校园路径”。
北京钟山紫晶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00231号-1
电话:010-84532360 邮编:100193 传真:010-84532360 E-mail:1667757470@qq.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农大南路33号中电华软大厦六层